反应太慢接不住领导甩锅,大学生耿直辞职信走红,老板也懵了

我们时常听说大学生整顿职场,所以说看到网上发的各种各样的辞职信的时候,一点都不奇怪,甚至有很多人为零零后的这种整顿职场的

我们时常听说大学生整顿职场,所以说看到网上发的各种各样的辞职信的时候,一点都不奇怪,甚至有很多人为零零后的这种整顿职场的行为提出赞赏。

因为有很多八零后九零后,对于这种行为表示赞同但是因为他们没有辞职的勇气,甚至有很多的八零后说被生活压垮了,也因为近几年大学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变成了一个比较难的事情,找一个工作比较难,找一个好工作就更难了所以说对于很多八零后九零后在遇到职场的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可能会提出反抗,当然也有可能很多人会默认。

但是对于刚出校园的零零后来说,他们不这样认为,有很多人要认为老板画大饼,画大饼这个词就是说老板不切实际不真正的落实到实处,而是给员工尽说一些没用落实到位的东西所以有很多零零后的员工选择辞职,网上有网友发过这样一篇辞职信,内容大概就是自己消化不好,吃不消老板画的饼,老板也只好同意他的辞职信。

还有就是70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在公司付出与自己的收入并不成正比,工资待遇低,但是干的事情又多,甚至时不时的还得替老板背个锅,网上也有很多的网友,因为这个事情辞职,但是他的辞职信与众不同,他的辞职信上面是一幅图,上面写的是你这点钱,我很难帮你办事啊,老板也不得不同意。

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发过自己毕业之后开豪车等等这样的视频,让很多大学生可能对于社会就业理解有一些偏差,但是一到现实之中与理想有差距的时候,这些零零后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就会选择放弃,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困难,可能我们在刚就业的时候也会像学校一样起不来床,或者说是很多的原因,可能也会有辞职的念头,但是并没有付诸于行动,那么就有这样一位网友呀,他是付出了行动的,他给老板的辞职信上面写的是因为起不来床,所以要辞职,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原因很小,但是也不排除有很多人,因为这个会辞职。

但是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如果岗位符合自己的要求,要珍惜自己刚刚毕业第一年找工作的机会,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链接毕业生这个身份也是很重要的,有很多企业包括考公务员考各种职位的时候也是需要这个身份,也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而且如果刚毕业的时候没有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的时候也不要去急功近利,先想一想,自己想要从事什么岗位,想要以后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如果选择了从事一份职业,那就静下心来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做出自己的一番成绩,不要因为别人而去影响了自己的选择。

我们可以保持自己的性格,但是有时候也得为现实去考虑,不是说不让每个人去保持自己的个性,而是在选择自己岗位的时候,选择一个和自己性格相符的这样才能够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和规划。辞职并非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更适合更符合自己心仪的工作,能够在这一份工作中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所以希望了毕业的大学生可以认真思考自己的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TAG:老板,大饼,网友,性格

最新最全!四川2023急需紧缺选调录用2119人,川大429人清北40人

2023年四川急需紧缺选调录用数据,成都市总算公布了,截止发文,总共录用2119人,招录计划2320人,招录比约91.3

2023年四川急需紧缺选调录用数据,成都市总算公布了,截止发文,总共录用2119人,招录计划2320人,招录比约91.34%。对于咱们报考来说,其实可以多去关注报考的变化,比如川大人数增加,清北复交人数也增加,部分院校人数减少,整体趋势越来 越卷。对于咱们未来想要走这条路的同学来说,可以提前去关注。

四川2022届急需紧缺选调1723人,四川大学391人,重庆大学182人

先来看看招录单位,人数最多的是成都市,这也是我们要等成都公布的原因,成都市的数据可以多研究对比,接下来我们也会单独拿出来分析,欢迎关注。省直每年人数都不多,而对于学历和学校的要求来说,如何预判,其实可以看成都市和阿坝甘孜等地方的差异,其实就能判断出来了。成都招的多,同样四川大学人数也非常多。

来看看大家关心的录用院校,人数最多的是四川大学429人,然后是西南交通大学224人和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147人。然后是西南财经大学135人和中国农业大学72人,排前几个基本上变化不大,重庆大学人数减少。另外就是清华大学21人和北京大学19人,这两所2022年只有2人,大概率今年给的条件不错,或者就是今年的选调生竞争太大了。虽然清北选择多,不过2023趋势好像也没那么太占优势。

既然四川大学人数最多,那么川大主要去了哪些单位,其实也可以多去研究,详细数据可以找我们获取。其中有109人留在成都,然后是眉山和宜宾,12人去了省直单位。由于今年没有公布学历和岗位,以及专业数据,其实可以更详细的去研究,但按照去年的数据来看,基本上都是研究生,还有部分博士生,本科生不多。

从多个省份的数据来看,研究生学历是定向选调的主流,或许未来越来越卷,同时咱们未来就业选调去向给的条件也不会太优,对于当下报考来说,喜欢才是前提,红利没有了,但这条路是没什么问题。对于当下高考或者还未高考的来说,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未来7年8年的出口情况,具体可以用“985浓度”去预判即可,比如前些年的经济金融、国贸、土木等等,专业都是在发生变化。而这个也体现在咱们的师范,慎重思考慎重报考慎重选择。有个性问题的欢迎跟我们单独沟通。

TAG:人数,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学历

为什么那么多人骂公务员?

首先,为什么那么多人骂公务员?是不是三天两头的人看到,有人贪赃枉法了?感觉自己作为老百姓被宰了?但是咱们有一说一,中国公

首先,为什么那么多人骂公务员?是不是三天两头的人看到,有人贪赃枉法了?感觉自己作为老百姓被宰了?但是咱们有一说一,中国公务员总数有多少大家知道吗?

我查到的官方数据,2015年人社部公布的716万人,网上非官方的数据我就不想引用了。想一想我们身边发生的案例和新闻是多少呢?这个我没有详细统计过,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看到的新闻报道已经是贪赃枉法的。但是他们不代表整个716万人这都属于选择性的偏见。那我们刚刚说了有人骂公务员,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还要去考公务员呢?

说白了就是在各种就业选择中,公务员是最优选择呗。别小看这句话,如果说公务员是在各种就业选择当中是最优选择。那是不是考公务员的人数比就能侧面证明现在的就业环境。也就是说越多的人去考公务员,说明现在外面就业形势不好,大家才去选择考公务员。如果现在很少人考公务员,说明就业形势都比公务员好。

2023年国考成绩公布招录比例是41 : 1,这个数据只能说,公务员考试竞争压力很大。但是我们要去如何来判断呢?应该要看当年有多少应届毕业生来报名考试,这才有意义。2022年有1076万应届毕业生,有152万人参加考试,这个比例是14%。那2021年。有909万人应届毕业生报名考公务员,一共有212万人,这个比例是23.3%。这么一对比,你就发现了,2022年的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比例是14%。比2021年的23%要整整小了一半左右。这个数据才能侧面说明2022年就业环境相对来说比2021年稍微要好一点。

注意我说的是侧面证明。因为每年考公务员除了应届毕业生之外,还有往届的应届毕业生,一些已经从业的人员等等。由于我查不到这些数据,所以我就简单的用应届毕业生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了。你可千万别上纲上线,太把这个结论太较真了。我只是利用现有的数据尽可能的进行分析。虽然结论不是100%的正确,但是总比你拍脑袋想或者被那些空口白话没有数据支撑的新闻要可靠,对吗?所以你来告诉我,你会考公务员吗?

TAG:贪赃枉法,考试,新闻,白话

考上编制后你还会离职吗?

考上编制后你还会离职吗?这种话题没有意思。所谓的离开就像谈恋爱,如果是双方都看不上叫离开,非要强调是单方面的抛弃有点不太

考上编制后你还会离职吗这种话题没有意思。所谓的离开就像谈恋爱,如果是双方都看不上叫离开,非要强调是单方面的抛弃有点不太合适对吧。

离开编制,有些人是因为性格原因、或者更大理想而离开,但也有因为找不到自己定位而离开的,也有犯了错误而被迫离开的。有一些yxh不断的强调自己离开了哪哪哪,好像丢了多大一只金饭碗去追求理想,这就不太合适。

比如我说我为了追求王一博不要编制了就臭不要脸啊,有意思吗?拥有过人家吗就放弃。

老强调这个多少有点不自信,觉得编制涨脸,觉得编制还是有光环,不然大圣怎么不提他弼马温的编制?人家那也是正正经经的天庭编制。这个确实个人性格和选择。但时代在变,从从编制内出来的只会越来越多吧。我十年前毕业其实也考编并且入取了,当时还能拿个北京户口。结果我选择去了民营企业,现在去了外企。十年前我算是离经叛道了,被同学好友念叨好久。但是十年后不断有同学朋友从编制内出来,越来越多。

编制有他的问题,也有庸人,但真没有必要整体化去轻视,不信环顾四周,有没有优秀的人在编制内的?我相信都认识那么几个。

TAG:十年前,大圣,性格,理想

研究生成绩查询忘记准考证号 如何找回准考证号并查询成绩

作为一名研究生,考试成绩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忘记自己的准考证号,这就导致我们无法查询自己的成绩。那么,如何找回准考证号并查询成绩呢?

一、找回准考证号

1.通过网上查询

如果你曾经在网上报过名,那么你可以通过网上查询来找回自己的准考证号。具体操作如下:

(1)打开招生网站,找到“考生登录”或“成绩查询”等入口。

(2)选择“忘记准考证号”选项,按照网站提示填写相关信息(例如姓名、身份证号等)。

(3)填写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将你的准考证号发送到你的手机或邮箱中。

2.通过招生部门查询

如果你没有在网上报名,或者网上查询不成功,那么你可以联系招生部门进行查询。具体操作如下:

(1)打开招生部门的网站,找到联系方式。

(2)通过电话、邮件或者在线咨询等方式联系招生部门,说明自己的情况并请求帮助。

(3)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等待招生部门的回复。

二、查询成绩

1.通过网上查询

如果你已经找回了自己的准考证号,那么你可以通过网上查询来查询自己的成绩。具体操作如下:

(1)打开招生网站,找到“考生登录”或“成绩查询”等入口。

(2)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按照网站提示进行操作。

(3)查询成功后,可以查看自己的成绩,并进行下载或打印。

2.通过招生部门查询

如果你无法通过网上查询来查询自己的成绩,那么你可以联系招生部门进行查询。具体操作如下:

(1)打开招生部门的网站,找到联系方式。

(2)通过电话、邮件或者在线咨询等方式联系招生部门,说明自己的情况并请求帮助。

(3)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等待招生部门的回复。

总之,如果你忘记了自己的准考证号,不要着急,可以通过网上查询或者联系招生部门来找回自己的准考证号。然后,你就可以通过网上查询或者联系招生部门来查询自己的成绩了。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淡化第一学历?想多了

话说在当下,第一学历是一个幽灵话题,甚至很多人表示:只要拿到博士研究生学历,也就不用考虑第一学历问题了。其实,指望彻底淡

话说在当下,第一学历是一个幽灵话题,甚至很多人表示:只要拿到博士研究生学历,也就不用考虑第一学历问题了。其实,指望彻底淡化第一学历的概念,本专家只能说想多了。

1、正统的第一学历

其实第一学历和第二学历这个概念,大致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教育部旗下有两个部门,一个是主管第一学历的部门,大致可以理解成负责统招全日制学历的单位,另一个是主管第二学历的部门,即负责管理各种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包括自考、成考)。后来随着机构改组,这些部门开始重组,而官方文件上也没了第一学历和第二学历的称呼。

但是宛如当下,在名义上985211的说法已经过时了一样,但是在实际上,985211的标准依旧深入人心,而第一学历和第二学历,也成为了一个深入人心的概念。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学历和第二学历的划分,也随着时代和群体的不同,出现了口水战。

2、第一学历的崛起

前文说过,第一学历起初泛指统招全日制学历,第二学历泛指非统招全日制学历。而这两者概念起初在本世纪之前对多数人影响不大。因为在本世纪之前,读统招全日制学历的大多都可以分配到一个不错的工作,而选择成考和自考的,都是在职人员——即本身有个不错的工作,但需要弄个文凭涨工资、评职称,所以才需要搞一个文凭出来。

不过,到了2010年代,事情逐渐发生了变化。那就是随着大学玩了命的扩招,非但本科生批量生产,就连硕士研究生(按:在2010年代,博士研究生学历还是很稀缺的,所以博士研究生暂时不拿出来讨论)学历都开始大规模扩招。在这种野蛮生长状态下,高学历群体出现了结构性就业难状态。

所谓结构性就业难,简单说就是:硕士们渴望有个好工作,但是好工作实在容纳不了这么多的硕士。比如某企业某岗位只要招募五个硕士研究生,但是一下子来了十五个。作为人事主管,你该怎么办?当然是设置各种硬核条件进行筛选。这也是第一学历引起重视的原因。

比如很多尖端岗位,可能就要招募二三个名校硕士研究生,但一下子来了二十多个名校硕士研究生,此时此刻,对于人事主管来说,就需要考核第一学历情况——当然这样做未必科学,但是却很节省效率。

其实本专家觉得,这世界上不科学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第一学历不科学也算不上什么要紧的事情。

到了2020年代,博士研究生也出现泛滥趋势,甚至很多中专基础上的专升本毕业生,都拿到了硕博研究生学历,而另一方面,好工作的基数却没能因为博士研究生的泛滥而出现同步扩招,所以,怎么办?相关单位能做的,就是进一步加强对第一学历的审核。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依旧是为了节省效率。

所以很多人纠结第一学历是否能判断一个人能力,这种纠结其实毫无意义的。毕竟,人家人事主管考虑的只是如何节省效率。

3、其他

当然说到这,可能很多人会说:现实中很多第一学历不好的人,还是有了好工作,且打败了第一学历很好的竞争对手。

其实说这话的人,大多是做题做坏了脑子,以为人类社会和做题一样,都可以轻松做到一刀切。其实人类社会很复杂,并不是简单的一刀切、非黑即白的思维。

TAG:学历,博士研究生,效率,深入人心

江苏一14岁男孩保送清华大学?家长酒席都办了,结局却“反转”了

“长大要考清华还是考北大”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同学童年时期的困扰,笔者也不例外,而且笔者还真的会为了这个问题感到纠结,毕

“长大要考清华还是考北大”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同学童年时期的困扰,笔者也不例外,而且笔者还真的会为了这个问题感到纠结,毕竟真的是哪个都割舍不下啊。

但是等到了高中时期,逐渐明白了,这原来只是大人之间的一句玩笑话,别说能不能考上清北了,就是能不能考上一个稍微像点样的大学,报考一个自己满意的专业,都是未知数

江苏一14岁男孩保送清华大学?家长酒席都办了,结局却“反转”了

记得笔者读的高中,上两届一位学长考上了清华,从那以后,家长年年都会被邀请到学校参加百日誓师大会,分享教学经验,为考生加油,学长也成了我们学校的一个传奇。

毕竟能考上清华大学,真的就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了,家长骄傲也是应该的,但江苏常州的一位家长,却因为自家14岁的儿子被“保送清华”一事,备受困扰。

事情还要从一场酒席说起,本来学生的家长,是预定了酒店办乔迁宴,但是在大摆宴席的时候,酒店听说这家14岁的学生被保送了清华大学,于是出于好心,也是想庆贺一下客人,便把保送清华的字样打在了酒店的大屏上。

于是这一幕便被大家拍摄下来,上传到了网络上,14岁的小孩保送清华,这样的新闻,别说在当地了,就算在全国也是很轰动的,所以一时间也有很多网友参与了讨论。

有当地网友跟着为其感到骄傲的,也有想一睹神童风采的,也有开始给自家小孩施压的,当然也有网友表示质疑的,总之这件事在当地传得是沸沸扬扬,神乎其神,当地小孩肩上的压力似乎都更重了一些。

但随着讨论的热度持续高涨,结局却迎来了180°大反转,原来所谓的14岁神童保送清华,实则是一场骗局,家长表示,因为自家小孩学习很好,所以在收到清华大学的保送通知时,家长才没有感到意外。

但是等到事情传出去之后,家长询问了班上的其他家长,原来其他家长也都收到了保送的通知,这才知道原来是被骗了,不过家长也表示,网传自己被骗3万元的事情不实,但被骗的过程具体是什么样的,家长不愿意再多说。

有网友看到事情反转,嘲笑家长:自家孩子什么水平不知道吗?说啥都信;保送送清华这么大的事,学校比家长都得激动,学校一点动静没有,家长就没发现不对?

总之,当事情揭晓答案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很多漏洞,但当家长的,都是望子成龙的,尤其是自家小孩本身成绩也确实不错,而且近些年来,也确实有一些十几岁的小孩保送清华的新闻被爆出来,所以家长一时轻信也有情可原。

不过家长闹的这个乌龙也给很多家长提了醒,全国那么多学生,清华又有几个名额,如果真的能够拿到保送资格,那自然得是相当优秀的学生,只是简单地在学校里成绩好,是万万不够格的,家长只要想法理智一点,其实这种把戏很容易拆穿。

为梦想买单也不可耻,这次的庆祝,权当是为梦想提前干杯了!

能够考上清华应该是很多同学的梦想,14岁的年纪,如今应该正在读初中,初中时候成绩很优秀,将来到了高中之后,真的能够考上清华,或者保送清华也未必就不可能。

所以,家长也不必为此感到难堪,谁都有一时被蒙蔽双眼的时候,学生更是不必因此影响自己的心情,影响自己的学业,反倒是可以以此为鞭策,如果未来真的能够凭自己努力考上清华的话,那就是另外一种传奇了。

不过考不上也无所谓,人生本来就是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只要一直在路上,终将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年纪轻轻的,真的不必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笔者寄语:

因为距离中考和高考都进入了倒计时阶段,所以这个时候,也是这些骗子比较猖獗的时候,除了这种“保送清华”的骗局,还有各种高中生家长也要警惕各种“野鸡大学”的招生。

任何有关学生升学的相关消息,都要以学校通知为准,报考学校也要通过学校,家长千万不要自作聪明,更是不要相信低分能上大学这样的宣传,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话题讨论:你是否也接到过类似这种的电话或者通知?欢迎留言分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AG:小孩,学校,学生,酒席

数学老师姓“语文”,把学生CPU干烧了,用谐音梗取名有多奇葩

年轻人们爱玩谐音梗,比如武则天守寡——失去了李治(理智),听起来就很有趣,而且还有一语双关的感觉,因此也流行于网络和线下

年轻人们爱玩谐音梗,比如武则天守寡——失去了李治(理智),听起来就很有趣,而且还有一语双关的感觉,因此也流行于网络和线下。

可是等到这些年轻人当了父母之后,他们竟然也开始用谐音梗来给自家孩子取名,那么就会屡屡变成翻车现场了,孩子也很无辜,为啥上学之后名字老被其他同学嘲笑了?

但最惨的是那些需要点名的老师们,看着学生的名字,想笑又不敢笑,真的是要憋坏了。

数学老师姓“语文”,把学生CPU干烧了,用谐音梗取名能多奇葩

90后当了父母之后,真的是干了不少奇葩事儿,当年生完孩子之后,不知道咋想的,起了这些优秀的名字的确能够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有01年和07年出生的一对兄妹俩抱怨说父母给我们起的名字一个叫顾客,一个叫顾问,网友评论说爸爸叫顾总就好了,妈妈对外介绍,这是我老公顾总,这是我女儿顾问,这是我儿子顾客,好家伙,这跟在家开公司有啥区别?

还有一对父母,估计是学生时代已经热爱英语这门学科,英语成绩应该也不错吧,熟知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所有谐音跟才给孩子起了这个名字。

到了给孩子打疫苗的时候,大屏幕赫然显示“顾得猫宁”,这个名字估计会让英语老师格外注意,自家孩子以后上课的时候都会被多点几次名,孩子说真是谢谢你啊。

孩子早晚都要离开父母的怀抱,一个人去上大学,但是离家很远了,父母难免要担心,还要想念自家孩子,这要怎么表达父母的思念之情呢?有的父母从生孩子那天开始就已经有想法了。

他们直接把孩子的名字叫做常回家看看,这样一来,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这位同学都会想起父母对自己的叮嘱,考大学的时候应该不会报省外了吧?

还有的名字一听就是来自东北的,比如这位18号患者叫做得劲儿,大家都在想他的姓会叫什么呢?难道是姓“郝”吗?

不过,既然得劲儿同学来看病了,就说明得劲儿同学今天不得劲儿了,听着像不像绕口令一样?这样的名字在学校里一定会广为流传,成为明星吧。

不过要说最损的还是下面这位同学,他的名字明明很好听,因为家里正好是稀有的姓氏,姓语文,可是这位语文同学长大之后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的数学。

上课的时候,一位小学生不知道复姓是什么,总是叫他yu老师,老师善意的提醒说应该把宇文放在一起叫,这句话直接给小学生的CPU干烧了:什么?你是语文老师,你不是教数学的吗?没事儿,孩子,以后你就可以说你的数学是语文老师教的了。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减少谐音梗的使用

谐音梗和很多网络热梗一样,都被小学生滥用到了作文和考试当中,这其实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因为比我们年龄大很多的老师可能并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一旦因为这个被减分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并且面对考试和学习就应该有一个认真严肃的态度,这是原则问题,为了这个,我们也不应该轻易的在学习的过程中玩梗,这就是官媒前段时间批评的那种现象。

作为学生还是应该能分得清学习和生活的区别,在娱乐时间想怎么玩都可以,但是学习就必须要用特殊的态度去面对,同理,尊重老师也是如此。

不上课的时候和老师打闹,开个小玩笑都无可厚非,无伤大雅,但是上课之后还对老师不尊敬,不仅会影响学习和讲课的进度,也会让老师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

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和出卷的时候,也应该少一些网络元素

很多的年轻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喜欢运用明星,流行热点这些东西,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是一些正能量的事件,比如可以用来写作文的素材等社会热点,那么就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和了解。

但是如果事情本身就很没有营养,只是搞笑或者是比较烂俗的东西,那就不要当做作业了,也不要把学习当成游戏,这样一来也会让学生们混淆两者的界限。

年轻的老师更要注意去规避这些行为,在私下的时候跟学生玩一玩都是可以的,但是上课之后如果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些东西,很可能学生会比老师一发不可收拾的多。

那么你怎么看待学生爱玩谐音梗呢?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AG:谐音,老师,学生,名字

成考报名注册哪个机构 推荐几家靠谱的成考报名机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成人高考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业素质。然而,对于许多初次报名的考生来说,如何选择一家靠谱的成考报名机构成为了一个难题。在这里,笔者将为大家推荐几家靠谱的成考报名机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是国内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也是成考培训领域的领跑者之一。中公教育成立于1999年,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数百家分支机构,拥有数万名专业的师资团队。中公教育的课程设置丰富,覆盖了各类成考考试科目,同时还提供在线课程、面授课程、录播课程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学习。

2. 孔夫子教育

孔夫子教育是一家专注于中小学、成考、考研等教育培训的机构。成立于2011年,孔夫子教育迅速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之一。孔夫子教育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多位名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可以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同时,孔夫子教育还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多家分支机构,为学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报名服务。

3. 北京新东方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教育培训机构之一,成立于1993年。新东方的成人高考培训项目一直备受考生的青睐,其在线课程、面授课程、录播课程等多种学习方式也备受好评。新东方的师资力量非常强大,拥有一支由多名资深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可以为学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辅导。

总之,选择一家靠谱的成考报名机构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以上这几家机构都是成考培训领域的佼佼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可以为考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当然,考生在选择报名机构的时候,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机构。

广州医学院研究生院 培养未来医学领域的精英

广州医学院研究生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有众多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他们不仅在学术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广州医学院研究生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科研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各种科研项目,与导师一起开展研究工作,还可以参加学术会议和比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广州医学院研究生院的毕业生在医学领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人在国内外知名的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工作,成为了医学领域的佼佼者。

总之,广州医学院研究生院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研究生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